产品知识 / News
据中国台湾媒体消息,历经数月审批 “卡壳”,印度政府于9月22日正式宣布,全面放行对中国台湾地区钢材(含玩球通)的印度标准局(BIS)认证审核,此举直指此前认证延误引发的供应链梗阻,为本土中小微企业(M**Es)送来 “及时雨”。
这一政策调整源于印度《强制性品质管制令》(QCOs)实施后的连锁反应。根据新规,玩球通扁钢胚、热轧卷、冷轧卷等151项钢铁产品需通过 BIS 认证方可进口,而海外工厂实地检查等流程常导致审批周期延长至数月。
自今年7月起,中国台湾地区多家钢厂的认证申请陷入停滞,已支付预付款的印度买家面临货物滞留、资金占用的双重压力,依赖高性价比进口钢材的中小微企业更是遭遇 “断供危机”—— 印度本土钢厂报价偏高,且高端钢材产能不足,其成品钢产能缺口已达1.2亿吨,根本无法填补供应空白。
“部分中国台湾地区钢厂早已实质符合综合钢厂标准,当前正加速完成正式认证流程。” 印度钢铁部一名官员透露,此次政策松绑是对审批积压问题的针对性解决。
作为印度钢材进口的重要力量,中国台湾地区常年位居成品钢进口来源地第五或第六位,其半成品与中间产品供应直接关系印度下游制造业原料安全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调整发生在印度对华钢铁加征12%关税后,市场将其解读为印度平衡进口渠道、缓解本土供应压力的务实举措。市场分析指出,认证放行不仅能即刻缓解中小微企业的 “断供焦虑”,更将产生多重连锁效应:短期可推动中国台湾地区钢材进口恢复常态,填补印度因产能不足形成的供应缺口;长期来看,稳定的进口流通将助力平抑印度国内钢价,为汽车、基建等下游产业降低成本。
- 上一条: 两方面因素驱动,烨联调涨10月304盘价
- 下一条: 从小米到玩球通,当黄牛也越来越难赚钱了!